7月,北京市反诈中心通报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某电商平台在一个半月内集中关停涉诈风险店铺1.6万家,这些店铺均通过“售后补偿”话术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实施刷单返利诈骗。此类新型诈骗正以“低投入、高回报”的噱头在各大平台蔓延,大家需了解防范识别技巧。
诈骗产业链
虚假店铺的低成本运作
诈骗团伙通常以200元平台押金+40元伪造营业执照的成本开设店铺,专门销售U盘、小风扇、大米等低价日用品。这些店铺从注册到实施诈骗仅需3-5天,且无实际仓储和物流能力。
精准设计的引流剧本
第一步,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第二步,通过随包裹寄送的“售后卡片”引导扫码,卡片上往往印有“扫码快速处理退赔”字样,诱导下载第三方APP或添加微信。第三步,以“店铺小经不起投诉”为由,承诺“双倍补偿”并要求完成“新手任务”,实则将受害者引入刷单返利陷阱。
个人防范全指南
下单前:筑牢第一道防线
下单前的谨慎选择,能从源头减少遭遇诈骗的可能。首先,要仔细甄别店铺资质。虚假店铺往往存在注册时间短、评价数量异常、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等特点。其次,避免被“低价诱惑”冲昏头脑。诈骗店铺常以“清仓”“秒杀”等名义推出超低价商品。此外,下单前查看店铺是否有官方认证标识、是否提供正规发票,也是判断其可信度的重要依据。
售后时:坚守沟通底线
当收到商品发现问题,进入售后环节时,个人防范尤为重要。首要原则是坚决不脱离官方平台沟通。据统计,90%以上的“售后补偿”诈骗都是从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QQ或下载陌生APP开始的。在沟通中,要警惕“超额补偿”“快速理赔”等话术。正规商家的售后补偿通常与商品问题程度相符,不会轻易承诺“双倍赔偿”“高额返现”。若对方提出“完成任务即可获得更多补偿”,如刷单、点赞、关注公众号等,基本可判定为诈骗。同时,切勿向对方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遇可疑情况:及时止损有妙招
一旦察觉到对方行为可疑,应立即采取措施止损。首先,停止一切操作,不再与对方纠缠。无论是对方以“账户冻结”“影响征信”等理由威胁,还是用“马上到账”“最后机会”等话术催促,都要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其次,第一时间向平台举报。大多数电商平台都有专门的举报入口,提交聊天记录、商品信息等证据,平台会快速核查并采取关停店铺、拦截交易等措施。若已经向对方转账或泄露了重要信息,需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更改银行卡密码,并拨打110报警。
日常:提升防范“免疫力”
除了针对具体场景的防范,养成良好的网购习惯能长期降低受骗风险。比如,定期清理手机中的陌生APP,不随意点击短信、网页中的不明链接。很多诈骗分子会通过发送“订单异常”“退款通知”等短信,诱导用户下载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
在电商消费已成为生活常态的今天,消费者需牢记“官方渠道、理性判断、及时止损”三大原则,面对层出不穷的电商“售后补偿”诈骗,个人防范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从下单前的谨慎选择,到售后时的坚守原则,再到遇疑后的及时止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掌握科学的防范方法,才能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 “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