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刘为了周转资金,通过一款手机软件申请5万元贷款。该平台显示“放款成功”却无法提现,“客服”称因其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需缴纳4万元“解冻金”。小刘转账后,对方又索要8万元“手续费”,他这才意识到被骗。类似网贷诈骗近期在多地频发。受害者往往因资金短缺急需周转,轻信网络贷款广告,最终落入骗子圈套。
三类网贷骗局:从预付费用到人情担保
预付费用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假冒贷款APP,以“账户冻结”“信息不符”等理由,要求受害者支付“解冻费”“保证金”。小刘的案例即是典型。骗子承诺费用将随贷款一并返还,但受害者支付后,又会遇到新的“收费项目”,直至被榨干资金。
假冒客服退款诈骗:此类骗局利用了被害人不熟悉贷款业务流程的急切心理。李师傅误借款项后,自行在网络平台搜索还款方法,不料遇到诈骗分子伪装的假客服。假客服声称可通过私人账户享受“还款优惠”,诱骗李师傅转账2.8万元。
AB贷担保骗局:这是一种利用人情关系实施的金融欺诈。吕先生被老朋友张某某以“帮忙贷款”为名,诱骗至中介处多次签字、录视频。事后他发现,自己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了37万元的债务,而贷款早已被中介和朋友转走。当他联系对方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防范指南:守住钱包的三道防线
面对层出不穷的贷款骗局,公众需筑牢三道防线。
核实机构资质:办理贷款请选择银行或有相关许可证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机构的合法性。
认清诈骗特征:牢记“放款前先要钱的都是诈骗”。所有正规金融机构均在放款后收取费用,不会要求借款人在放款前支付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解冻费”。同时,对“免征信、零利率、秒到账”等过度宣传的广告语保持高度警惕。
保护个人信息:谨慎授权他人使用个人信息,保管好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和验证码,避免信息泄露被用于非法借贷。同时,切勿轻易为他人贷款提供担保或签署不明文件。在签订任何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弄清合同实质。
此外,理性消费,合理借贷,准确评估自身还款能力,避免过度负债,避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如遇可疑情况,可立即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若不幸被骗请及时保存证据并报警。
来源:“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惟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