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专家:检测没有科学依据

在口腔黏膜取些唾液,送至机构检测,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作为家长,当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时,会不会心动呢?近来,不少家长被类似这样的天赋基因检测宣传“撩倒”了,他们花费数百元到数千元给孩子做检测,以期通过“剧透”天赋的方式,走出一条培养的捷径。这是真的,还是在交智商税呢?

现象 教育卷出“基因”新高度

何为天赋基因检测?

记者联系了广东某检测机构,销售人员给记者提供了一份长达31页的报告模板。该报告介绍,“这是一项检查评估少儿某些先天能力的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少儿的优势相关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少儿特有的遗传潜能基因型,如认知、记忆、语言、运动(体育)、音乐与舞蹈等。它的意义在于揭示孩子的优势类型及特点,预知孩子的优势。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发展潜能,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计划,从而极大提高其未来的成功率。”

对于采样方式,工作人员称,只要客户用他们所寄的采样工具,在孩子口腔黏膜刮一刮,常温保存好样本后,就可以寄送到他们机构检测,10天后就能出结果。检测的总费用为800元。

当记者询问是否靠谱时,他解释:“多个欧美国家联合做了一个研究,通过对2万多人的持续跟踪,发现有卓越成就的人是由于2000多个基因位点决定的,也就是这2000多个基因位点决定他是不是能够上名校,是不是能够成为卓越优秀的人。那么我们就来筛查其他孩子是不是有这样的基因位点,如果他有我们就可以判断他或许有这样的天赋。”

对于检测的位点准确率,他表示可以达到99.7%,“比如某个孩子在某一些方面有特长,这些特长会跟一些基因相关,换句话说,我们只是检出了他有这样的基因,但是他能不能成为天才,我们就不知道了。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不要埋没了,不要等长大之后我们才发现他的天赋。”

这套“不埋没”理论,确实抓住了许多家长的痛点,因此,“宁愿花冤枉钱,也不埋没孩子天赋”的心理,让他们“乖乖”掏钱买单。记者以“天赋基因检测”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相关产品因检测内容和形式不同,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销量多的商家月销量在百件以上。

不过,对于天赋基因检测的结果,有的家长感觉“比较准”,有的家长则表示,放在哪个孩子身上都适用,妥妥的是在交“智商税”。

分析 缺乏基本研究证据

检测机构说得很“科学”,那么到底科不科学呢?记者向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遗传中心主任谭跃球教授进行求证。

“天赋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和文献研究证明天赋与人类哪些特定的基因有关。因此,这样的检测没有科学依据。”谭跃球教授解释,“我们要证明某一个基因与某一个表现的关系时,必须经过很严谨的实验来证明。”他举例,200个人跟同一个老师学弹钢琴,如果要证明弹钢琴的天赋与哪些基因位点有关,就需要设计实验,将弹得好的个体分成一组(比如100个弹得好的),弹得不好的个体分成一组(比如另100个弹得不好的),所有个体都做基因检测,找出是哪些基因的哪些位点有不同,这些在两个组之间不同的基因位点,就可能是与弹钢琴天赋相关的基因位点。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实验提供这样的证据,也就是说,基本的证据都没有,怎么可能是科学的呢?“这是一个打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其次,基因与基因的关系非常复杂。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一个人带有与某个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但这个基因位点可能与另外很多其它的基因位点相互作用,这些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非常复杂,目前的这些调控网络是没有研究透彻的。现在的科研人员,对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并不清楚。对于检测机构说位点与天赋关联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7%,是没有依据的。不知这个百分比是怎么来的,他们能提供的国外文献是什么,那些文献涉及哪些天赋基因?估计他们拿不出来。

“最后,这也违背了社会伦理,将来也不可能允许有这方面的研究。”谭跃球教授认为,如果有研究机构要把某个孩子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去检测他们的天赋,参照的对象是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有天赋呢?以跳舞为例,怎么判断跳舞跳得好,是拿到了长沙市的一等奖就跳得好、有天赋,没有拿到奖的就属于跳舞跳得不好,没有天赋吗?如果某个孩子跳舞只是没有拿到奖励,就让孩子的家长来给孩子做一个基因检测,家长会愿意吗?没有哪位家长会让他的小孩作为没有天赋的参照对象的。

建议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天赋基因检测的底层逻辑是找到孩子的天赋后,家长可以利用好这个天赋,助力他们未来获取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这个逻辑体系中缺乏最重要的环节——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与他的职业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米莉从社会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她表示,该现象也折射出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比之前更强烈了,不少家长把一切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成长的方式或者路径,做极端的处理。当下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成才路径,不仅窄化了孩子的发展,也让父母更多寄托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关心他们个人的全面成长。

米莉认为,这些行为背后都有商业和资本在推动。资本通过创造各种机会来传播焦虑、制造焦虑,让家长变成他们收割的对象,特别是教育理念不明确的家长很容易被引导。“人们对科学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所以这些天赋基因检测与科学挂钩后,就变成了披着科学的外衣收割家长的一种方式。”

在她看来,每个孩子成长和发育的时间和速度都不一样,家长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接纳孩子本身。“孩子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家长想象中的样子,甚至终生可能都变不了、成不了。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一样,家长不要被外界裹挟,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功了就急于求成。”她表示,职业发展固然是孩子未来安身立命、获取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但是家长不要把它当作唯一的成功标准,而是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将精力花在他们完全人格的培养上,让他们拥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有法律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技术领域的监管力度,及时评估和区分哪些是确定性成果、哪些尚处于测试和研究阶段,对类似天赋基因检测这种尚未有明确科学定论的检测项目应严格限制,避免误导消费者。”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文婷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百科知识
  • 权威发布
  • 以案说法
  • 法律法规
  • 谣言曝光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省互联网辟谣平台首页